論文目錄 | |
摘要 | 第1-5頁 |
abstract | 第5-9頁 |
1. 緒論 | 第9-15頁 |
1.1 研究背景和目的 | 第9-10頁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頁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9-10頁 |
1.2 研究設計 | 第10-13頁 |
1.2.1 研究對象 | 第10頁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頁 |
1.2.3 研究思路 | 第12-13頁 |
1.3 研究內容與創新之處 | 第13-15頁 |
1.3.1 研究內容 | 第13-15頁 |
1.3.2 創新之處 | 第15頁 |
2. 研究綜述 | 第15-23頁 |
2.1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5-18頁 |
2.1.1 社會工作機構 | 第15-16頁 |
2.1.2 政策倡導 | 第16-17頁 |
2.1.3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 | 第17-18頁 |
2.2 相關文獻回顧 | 第18-21頁 |
2.2.1 我國政策倡導的發展演變 | 第18-20頁 |
2.2.2 政策倡導的相關理論研究 | 第20-21頁 |
2.3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的意義 | 第21-23頁 |
2.3.1 推進政府轉型,加快社會治理創新進程 | 第21-22頁 |
2.3.2 整合利益訴求,利于社會政策公平與公正 | 第22頁 |
2.3.3 增強政策參與意識,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| 第22-23頁 |
3.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現狀與困境分析 | 第23-33頁 |
3.1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的現狀 | 第23-30頁 |
3.1.1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的過程 | 第23-25頁 |
3.1.2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的渠道 | 第25-28頁 |
3.1.3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的成果 | 第28-30頁 |
3.2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的困境 | 第30-33頁 |
3.2.1 微觀困境:服務對象政策倡導參與度不足 | 第30-31頁 |
3.2.2 中觀困境: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公信力不足 | 第31-32頁 |
3.2.3 宏觀困境: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合法性不足 | 第32-33頁 |
4.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困境的成因分析 | 第33-38頁 |
4.1 微觀層面成因 | 第33-35頁 |
4.1.1 社工政策倡導知識匱乏 | 第33-34頁 |
4.1.2 服務對象政策倡導權能較弱 | 第34-35頁 |
4.2 中觀層面成因 | 第35-37頁 |
4.2.1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的代表性遭受質疑 | 第35-36頁 |
4.2.2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能力較弱 | 第36-37頁 |
4.3 宏觀層面成因 | 第37-38頁 |
4.3.1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的制度支撐不足 | 第37-38頁 |
4.3.2 傳統文化影響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發展 | 第38頁 |
5. 社會工作機構政策倡導困境的應對策略 | 第38-47頁 |
5.1 微觀層面策略 | 第38-41頁 |
5.1.1 重視社工政策倡導知識教育 | 第38-40頁 |
5.1.2 增強服務對象政策倡導的權能 | 第40-41頁 |
5.2 中觀層面策略 | 第41-45頁 |
5.2.1 社會工作機構應更加關注社會弱勢和邊緣群體利益 | 第41-42頁 |
5.2.2 社會工作機構應設置專業的政策倡導研究部門 | 第42-43頁 |
5.2.3 社會工作機構應重視運用媒體策略與聯合策略 | 第43-44頁 |
5.2.4 社會工作機構應充分利用“兩會”政策倡導渠道 | 第44-45頁 |
5.3 宏觀層面策略 | 第45-47頁 |
5.3.1 政府繼續完善政策倡導法制建設 | 第45-46頁 |
5.3.2 政府需轉變社會治理理念,營造良好的政策倡導氛圍 | 第46-47頁 |
致謝 | 第47-48頁 |
參考文獻 | 第48-50頁 |
附錄 1 | 第50-51頁 |
附錄 2 | 第51-52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