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源市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問題研究 |
論文目錄 | | 摘要 | 第1-5頁 | abstract | 第5頁 | 1 緒論 | 第11-18頁 | 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義 | 第11-12頁 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頁 | 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頁 | 1.1.3 研究意義 | 第12頁 | 1.2 國內外研究現狀 | 第12-16頁 | 1.2.1 國外研究現狀 | 第12-14頁 | 1.2.2 國內研究現狀 | 第14-15頁 | 1.2.3 文獻述評 | 第15-16頁 | 1.3 研究內容與研究路線 | 第16-17頁 | 1.4 研究方法 | 第17頁 | 1.5 創新之處 | 第17-18頁 | 2 鄉村公園管理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 | 第18-23頁 | 2.1 相關概念界定 | 第18-19頁 | 2.1.1 公園 | 第18頁 | 2.1.2 鄉村公園概念及分類 | 第18-19頁 | 2.1.3 鄉村公園管理 | 第19頁 | 2.2 相關理論 | 第19-23頁 | 2.2.1 多中心治理理論 | 第19-21頁 | 2.2.2 公共物品理論 | 第21-23頁 | 3 河源市源城區鄉村公園及管理概況 | 第23-33頁 | 3.1 源城區鄉村公園概況 | 第23-26頁 | 3.1.1 源城區行政區劃 | 第23頁 | 3.1.2 鄉村公園建設歷程 | 第23-24頁 | 3.1.3 鄉村公園類型 | 第24-26頁 | 3.2 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制度建設 | 第26頁 | 3.2.1 公園管理相關制度 | 第26頁 | 3.2.2 鄉村公園管理制度建設情況 | 第26頁 | 3.3 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體制 | 第26-28頁 | 3.3.1 管理模式 | 第27頁 | 3.3.2 管理主體 | 第27-28頁 | 3.3.3 管理人員配置 | 第28頁 | 3.4 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經費現狀 | 第28-31頁 | 3.4.1 財政撥款型鄉村公園管理經費 | 第28-29頁 | 3.4.2 其他鄉村公園的管理經費 | 第29-31頁 | 3.5 源城區鄉村公園園容管理 | 第31-33頁 | 3.5.1 基礎配套設施的維護管理 | 第31-32頁 | 3.5.2 環境衛生管理 | 第32頁 | 3.5.3 公園容貌管理 | 第32-33頁 | 4 河源市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及村民滿意度調查 | 第33-42頁 | 4.1 調查說明 | 第33-34頁 | 4.1.1 調查對象的選擇 | 第33頁 | 4.1.2 調查的主要方式 | 第33頁 | 4.1.3 調查的主要內容 | 第33-34頁 | 4.2 管理人員及管理情況調查分析 | 第34-38頁 | 4.2.1 村委會基本情況統計 | 第34頁 | 4.2.2 公園管理人員基本情況統計分析 | 第34-37頁 | 4.2.3 管理情況統計分析 | 第37頁 | 4.2.4 管理人員對改進鄉村公園管理的看法 | 第37-38頁 | 4.3 村民滿意度調查分析 | 第38-42頁 | 4.3.1 調查人群基本特征 | 第38頁 | 4.3.2 留園情況分析 | 第38-39頁 | 4.3.3 了解程度分析 | 第39-40頁 | 4.3.4 管理滿意度分析 | 第40-41頁 | 4.3.5 村民參與鄉村公園管理的意愿 | 第41頁 | 4.3.6 村民對鄉村公園管理的建議 | 第41-42頁 | 5 河源市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| 第42-49頁 | 5.1 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| 第42-45頁 | 5.1.1 公園管理制度不健全 | 第42頁 | 5.1.2 管理主體單一 | 第42-43頁 | 5.1.3 管理與服務不到位 | 第43頁 | 5.1.4 管理經費嚴重短缺 | 第43-44頁 | 5.1.5 園容園貌管理難度大 | 第44頁 | 5.1.6 公眾參與度低 | 第44-45頁 | 5.2 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| 第45-49頁 | 5.2.1 我國公園管理法律法規不完善 | 第45頁 | 5.2.2 未實現有效的多中心治理 | 第45-46頁 | 5.2.3 不重視鄉村公園管理 | 第46-47頁 | 5.2.4 管理經費收入渠道少且財政支持力度小 | 第47頁 | 5.2.5 村民的素質有待提高 | 第47頁 | 5.2.6 缺乏獎勵機制和參與渠道 | 第47-49頁 | 6 河源市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對策研究 | 第49-56頁 | 6.1 完善鄉村公園制度規范 | 第49-50頁 | 6.1.1 完善我國公園管理法律法規 | 第49頁 | 6.1.2 明確鄉村公園管理者的執法權 | 第49頁 | 6.1.3 制定鄉村公園日常管理工作制度 | 第49-50頁 | 6.2 實行主體多元化 | 第50-51頁 | 6.2.1 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| 第50頁 | 6.2.2 引入市場機制 | 第50頁 | 6.2.3 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 | 第50-51頁 | 6.3 切實重視和規范鄉村公園管理 | 第51-52頁 | 6.3.1 注重科學管理 | 第51-52頁 | 6.3.2 加強人員教育培訓,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| 第52頁 | 6.4 鄉村公園需“開源節流” | 第52-54頁 | 6.4.1 政府加大資金投入 | 第52-53頁 | 6.4.2 探索新的資金渠道 | 第53頁 | 6.4.3 打造節約型鄉村公園 | 第53-54頁 | 6.5 加大宣傳力度,提升村民的整體素質 | 第54頁 | 6.5.1 加大宣傳力度 | 第54頁 | 6.5.2 提升村民的整體素質 | 第54頁 | 6.6 完善民眾參與公園管理的機制 | 第54-56頁 | 6.6.1 建立民眾參與公園管理的渠道 | 第54-55頁 | 6.6.2 完善獎勵機制 | 第55-56頁 | 7 結論與展望 | 第56-57頁 | 7.1 結論 | 第56頁 | 7.2 展望 | 第56-57頁 | 致謝 | 第57-58頁 | 參考文獻 | 第58-60頁 |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0-61頁 | 附錄 A 源城區鄉村公園管理人員和管理情況調查問卷 | 第61-62頁 | 附錄 B 源城區鄉村公園了解程度和滿意度調查問卷 | 第62-64頁 |
|
|
|
| |